近年来,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,支付行业的涨价现象愈发频繁,甚至有些机构以此为运营模式,有计划性地涨价捞钱,这种行为被广大用户痛斥为“强盗行径”。
费率调整的乱象
以费率调整为例,2020年之前,费率大多从0.6%涨至0.65%,用户即使事后得知,损失也相对较小。然而,如今费率直接飙升至2%-3%,刷卡一万元就要扣除两三百元的手续费,这哪里是涨价,分明是抢钱!
这种暴利带来的快感让各支付机构欲罢不能。一次费率暴涨,就能轻松完成年度KPI……
流量费的隐形陷阱
再说说流量费,流量卡的年均成本仅1元,但用户却需要支付数十倍的金额。即便如此,很多用户也都默默接受了这一费用。然而,重复扣费、偷着扣费,甚至临时加扣的现象层出不穷,费用不断上涨,这扣的还是流量费吗?这难道不是抢钱吗?
别小看这些流量费,体量大的机构每年仅靠流量费就能创收数千万甚至数亿。
各种附加费用层出不穷
此外,还有各种附加手续费、账户管理费、系统服务费、通讯管理费、延迟保险费等,五花八门。
比如前几天,某2.0产品突然增扣附加手续费,一笔交易竟然额外加收100多元。还有盛迪嘉针对部分用户增扣99元的系统服务费,这些费用都是扣得不明不白。
用户应对策略
总之,现在的支付行业,只有想不到的扣费,没有扣不了的费用。被罚款了?涨个价吧!利润低了?涨个价吧!没事干了?涨个价吧!而涨价理由永远都是: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……
这不禁让人想起影视剧里和珅的名言:我不是要你的钱,而是用你的钱办你的事。
这种乱象目前还难以禁止,除非有所有用户都愿意花钱办理机器,行业竞争也不再内卷,或许那这种现象会有所改善。
因此,我们持卡人在选择支付产品时一定要细心甄别,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切记实时查看手续费情况。
市场上并非没有长久稳定且不乱扣费的产品,只不过自古套路得人心,这就和有些人在电销POS诈骗的套路上反复上当是一个道理。坚定地相信有免费的、有费率更便宜的产品,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陷阱。